
汾水之畔,杏花村之侧,玻汾,以高粱为弦、地缸为匣,将6000年酿酒史、1500年成名史酿成一脉温热的清泉。
冰凌剔透的玻璃瓶身,倒映着杜牧笔下《清明》"牧童遥指"的一语千年,乳白釉色间藏着"清蒸二次清"的软糯秘语,每一道纹路都是高粱、大麦、豌豆在地缸呼吸吐纳的褶皱,以汾酒之名,与黄河同源,承晋商文脉。
开瓶入嘴清冽如新雪初霁,粮香裹挟着青苹果的甜涩跃入鼻尖,恍若汾河岸边新麦在灌浆;入喉时丝绸般掠过喉间的颤栗,将53度的烈焰化作春溪漫过高山漫过平原漫过无边无际;尾韵里豌豆制曲的草木气与酒气缠绵,恰似老陈醋滴落刀削面的绕梁余韵。
这瓶穿行于市井与诗行间的清流,既可佐一碟油炸花生演绎"夺命53"的老子一抬手就摸得到天,亦能伴青梅竹马来一壶"桂花酿月"的看白云青山跟袅袅的烟。
你我皆凡人,活在这世间,碎银几两换得的不仅是口粮,更是将庙堂贡酒揉碎成星子,落进凡人杯中的烟火诗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