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就是酱酒热的第10年了,那么酱酒到底是怎么热起来的呢?

在2016年以前,酱香对于绝大部分的酒友而言,还属于姥姥不爱舅舅不疼喝不惯根本喝不惯的一个香型。当时酱酒出名的也就两个品牌,一个是茅台,一个是郎酒,就连现在跟郎酒平起平坐的习酒在当时很多人也都没听过。
那之后酱香到底是碰到了什么机缘,能够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气势火遍大江南北呢?我们觉得也可以分成天时、地利和人和三大方面。
首先是天时;
茅台在2013年将五粮液的酒王地位取而代之后,整个白酒还处于当时的那一轮行业调整周期,那一轮的调整周期始于2012年,结束于2015年,站在2016年这个百废待兴的档口,资本需要一个新的故事讲,而彼时茅台正好在3年前的2013年取代了五粮液的酒王地位,新的酒王,新的香型,这不就是最好的新故事,什么12987工艺,保肝护肝,喝酱酒更健康等等言论都出来了,故事讲的很好,消费者也都吃这一套,就让茅台引领的酱香酒占尽了天时。
接着便是地利;
中国做酒渠道的两个大省河南和山东,两个地方都没有强势的本土品牌,审时度势的酒商很容易就选中当下资本最器重的酱香,毕竟商人的本质就是逐利,新崛起的香型和品牌都给酒商留下了足够的利润空间,他们会很愿意利用一切资源主推酱香。与此同时广东和福建这两个消费大省很多卖洋酒和红酒的也几乎同步在大力的推广酱香。正所谓“品牌强,渠道弱,则品牌弱;品牌弱,渠道强,则品牌强”,在这种渠道力推的背景之下,原本品牌就强的酱香品牌自然就变的品牌更强,诸如茅台、郎酒,一些原本品牌不强的酱香品牌则摇身一变变成了强品牌,诸如习酒等等,这就让紧随其后的其他酱酱品牌也跟着占尽了地利。
最后便是人和;
人和这里还可以细分成两点,第一点就是彼时中国的经济还呈现一片大好,各种商务宴请比比皆是,在这种时候,茅台的引领作用就出来了,毕竟一个酒局,环境装修、菜品选择,都难以清晰准确传递出有关酒局档次的信息,但只要几瓶飞天摆上餐桌,所有人立刻就能明确感知酒局以及所代表圈层的档次,氛围立马也就出来了,所以高端商务宴请飞天几乎成了标配,这种配置也会漫延到其他一些商务宴请用其他的一些酱酒品牌,这也是酱香占到了人和的体现。
第二就是随着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崛起,很多酱酒从业人士抓住了这股东风,大力的在推广酱香,从口味上来说,酱香确实比另外两大主流香型浓香和清香的口味更重,而白酒的主要消费人群大都是30岁以上的男士,随着年龄的增长,味觉系统本身就变得越来越没那么灵敏,越是重口的越能调动他们的味蕾,带给他们冲击感和愉悦感,这也让酱酒在消费端占到了某种程度的人和。
当然,我始终觉得香型之间并无优劣高下之别,只有特色之分,像我就有的时候更喜欢喝酱香,但有的时候又更喜欢喝浓香,还有的时候更喜欢喝清香,其他香型也是诸如此类。所以我觉得酱香的口味更重更丰富更讨酒友喜欢一说,更多时候还是因为酱香正得势,如果这一轮酱酒热过后又起来另外一种香型,或许,大概,人们又会去追逐这个新的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