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师承关系,来说明哪个酒更好,这个逻辑不对。
汾酒这几年的发展很是喜人,我们也都为此高兴,但最近老是看到有人张口闭口“汾酒是茅台的师傅”或者“汾酒是茅台的师祖”,以此说明汾酒比茅台更好或者更厉害,这就让我们觉得非常的荒诞。按理来说,师傅一定比徒弟更厉害,这个本身就是谬论。

早在1200多年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就在他的名作《师说》里说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意思就是,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领会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而已。
当然,他这里说的是师傅不一定强过徒弟,但其实反过来,徒弟也不一定强过师傅,这才完整。师傅和徒弟之间,根本就不存在一定是哪个更厉害。既有师傅是泰山北斗级,徒子徒孙永远也难以望其项背的,也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徒子徒孙一代强过一代的。所以在讲到师徒关系时,应该是单纯的在陈述一种师承关系,仅此而已。
只不过汾酒和茅台的这种师承关系,流传的版本很多,比较靠谱的说法是:现代白酒最早起源于汾酒,这里指的现代白酒是指的在地上发酵蒸馏而来的白酒,正是汾酒首先发明了将发酵用的陶缸埋在地下,利用更加恒定的地温来发酵,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出酒率,另外一方面又大大的提升了酒质和口感。故此,汾酒也被认为是现代白酒的开山鼻祖。
之后呢,这种在地下发酵的技术,沿黄河而上,最先被带到了隔壁的陕西,因地制宜的改良后就有了如今的凤香型西凤酒。

再后来,这个技术又沿长江而上,先后被带到了四川和贵州。四川这里我们就不说了,今天只说茅台所在的贵州。
这里又产生了争议,有的说,这种在地下发酵的技术是山西的晋商直接把山西清香型汾酒的技术带过去,因地制宜就有了如今酱香型的茅台,按照这种师承关系,那汾酒就是茅台的师傅。

还有的说,这种在地下发酵的技术是陕西的秦商把陕西的凤香型西凤酒技术带过去,因地制宜就有了如今酱香型的茅台,按照这种师承关系,那西凤酒就是茅台的师傅,而汾酒则是茅台酒的师祖。
